《观刈麦》

唐代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但:只。惜:盼望。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暂无

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箪食: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地名。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穗,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麦穗。悬:挎着。敝筐:破篮子。

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闻者:白居易自指。为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输税: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我:指作者自己。曾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吏禄三百石: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吏禄:官吏的俸禄。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

念此:想到这些。尽日:整天,终日。


分享

观刈麦 诗词大意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的最后是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 诗词译文
  • 创作背景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但:只。惜:盼望。

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穗,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麦穗。

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我:指作者自己。

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吏禄:官吏的俸禄。《史记·平准书》:“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

念此:想到这些。

尽日:整天,终日。


参考资料:

1、陈友琴 等.白居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5-17

2、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3-116

3、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58

4、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92-494

  《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05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806年(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58

白居易的诗词欣赏

《禁中晓卧,因怀王起居》

唐代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迟迟禁漏尽,悄悄暝鸦喧。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

曙灯残未灭,风帘闲自翻。每一得静境,思与故人言。

暂无


分享

《腊后岁前遇景咏意》

唐代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海梅半日柳微黄,冻水初融日欲长。度腊都无苦霜霰,迎春先有好风光。

郡中起晚听衙鼓,城上行慵倚女墙。公事渐闲身且健,使君殊未厌馀杭。

暂无


分享

《闲园独赏(因梦得所寄蜂鹤之咏,因成此篇以和之)》

唐代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午后郊园静,晴来景物新。雨添山气色,风借水精神。

永日若为度,独游何所亲。仙禽狎君子,芳树倚佳人。

暂无

蚁斗王争肉,蜗移舍逐身。蝶双知伉俪,蜂分见君臣。

暂无

蠢蠕形虽小,逍遥性即均。不知鹏与鷃,相去几微尘。

暂无


分享

《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以寄之》

唐代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近来韩閤老,疏我我心知。户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

静吟乖月夜,闲醉旷花时。还有愁同处,春风满鬓丝。

暂无


分享

《采地黄者》

唐代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暂无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暂无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暂无


分享

《续古诗十首》

唐代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戚戚复戚戚,送君远行役。行役非中原,海外黄沙碛。

伶俜独居妾,迢递长征客。君望功名归,妾忧生死隔。

暂无

谁家无夫妇,何人不离坼。所恨薄命身,嫁迟别日迫。

暂无

妾身有存殁,妾心无改易。生作闺中妇,死作山头石。

暂无

掩泪别乡里,飘飖将远行。茫茫绿野中,春尽孤客情。

暂无

驱马上丘陇,高低路不平。风吹棠梨花,啼鸟时一声。

暂无

古墓何代人,不知姓与名。化作路傍土,年年春草生。

暂无

感彼忽自悟,今我何营营。

暂无

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

暂无

坐饮白石水,手把青松枝。击节独长歌,其声清且悲。

暂无

枥马非不肥,所苦常絷维。豢豕非不饱,所忧竟为牺。

暂无

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饥。

暂无

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风雪折劲木,涧松摧为薪。

暂无

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

暂无

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

暂无

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昼居不逾阈,夜行常秉烛。

暂无

气如含露兰,心如贯霜竹。宜当备嫔御,胡为守幽独。

暂无

无媒不得选,年忽过三六。岁暮望汉宫,谁在黄金屋。

暂无

邯郸进倡女,能唱黄花曲。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

暂无

栖栖远方士,读书三十年。业成无知己,徒步来入关。

暂无

长安多王侯,英俊竞攀援。幸随众宾末,得厕门馆间。

暂无

东阁有旨酒,中堂有管弦。何为向隅客,对此不开颜。

暂无

富贵无是非,主人终日欢。贫贱多悔尤,客子中夜叹。

暂无

归去复归去,故乡贫亦安。

暂无

凉风飘嘉树,日夜减芳华。下有感秋妇,攀条苦悲嗟。

暂无

我本幽闲女,结发事豪家。豪家多婢仆,门内颇骄奢。

暂无

良人近封侯,出入鸣玉珂。自从富贵来,恩薄谗言多。

暂无

冢妇独守礼,群妾互奇邪。但信言有玷,不察心无瑕。

暂无

容光未销歇,欢爱忽蹉跎。何意掌上玉,化为眼中砂。

暂无

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勿言小大异,随分有风波。

暂无

闺房犹复尔,邦国当如何。

暂无

心亦无所迫,身亦无所拘。何为肠中气,郁郁不得舒。

暂无

不舒良有以,同心久离居。五年不见面,三年不得书。

暂无

念此令人老,抱膝坐长吁。岂无盈尊酒,非君谁与娱。

暂无

揽衣出门行,游观绕林渠。澹澹春水暖,东风生绿蒲。

暂无

上有和鸣雁,下有掉尾鱼。飞沉一何乐,鳞羽各有徒。

暂无

而我方独处,不与之子俱。顾彼自伤己,禽鱼之不如。

暂无

出游欲遣忧,孰知忧有馀。

暂无

春旦日初出,曈曈耀晨辉。草木照未远,浮云已蔽之。

暂无

天地黯以晦,当午如昏时。虽有东南风,力微不能吹。

暂无

中园何所有,满地青青葵。阳光委云上,倾心欲何依。

暂无


分享

《浔阳三题。湓浦竹》

唐代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浔阳十月天,天气仍温燠。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

玄冥气力薄,草木冬犹绿。谁肯湓浦头,回眼看修竹。

暂无

其有顾盼者,持刀斩且束。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

暂无

吾闻汾晋间,竹少重如玉。胡为取轻贱,生此西江曲。

暂无


分享

《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

唐代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华原磬,华原磬,古人不听今人听。泗滨石,泗滨石,

今人不击古人击。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之由乐工。

暂无

乐工虽在耳如壁,不分清浊即为聋。梨园弟子调律吕,

暂无

知有新声不如古。古称浮磬出泗滨,立辨致死声感人。

暂无

宫悬一听华原石,君心遂忘封疆臣。果然胡寇从燕起,

暂无

武臣少肯封疆死。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

暂无

磬襄入海去不归,长安市儿为乐师。华原磬与泗滨石,

暂无

清浊两声谁得知。

暂无


分享

《三谣。朱藤谣》

唐代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朱藤朱藤,温如红玉,直如朱绳。自我得尔以为杖,

大有裨于股肱。前年左选,东南万里。交游别我于国门,

暂无

亲友送我于浐水。登高山兮车倒轮摧,渡汉水兮马跙蹄开。

暂无

中途不进,部曲多回。唯此朱藤,实随我来。瘴疠之乡,

暂无

无人之地。扶卫衰病,驱诃魑魅。吾独一身,赖尔为二。

暂无

或水或陆,自北徂南。泥黏雪滑,足力不堪。吾本两足,

暂无

得尔为三。紫霄峰头,黄石岩下。松门石磴,不通舆马。

暂无

吾与尔披云拨水,环山绕野。二年蹋遍匡庐间,

暂无

未尝一步而相舍。虽有佳子弟、良友朋,扶危助蹇,

暂无

不如朱藤。嗟乎,穷既若是,通复何如,吾不以常杖待尔,

暂无

尔勿以常人望吾。朱藤朱藤,吾虽青云之上、黄泥之下,

暂无

誓不弃尔于斯须。

暂无


分享

《长相思》

唐代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暂无

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暂无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