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唐代 王维王维 唐代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头戴红巾的卫士不住报说寒夜欲晓,尚衣官员给天子呈上了翠绿的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早朝的百官曙色中走进辉煌的宫殿,同万国使节向加冕悬旒的皇帝叩头。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初出的日光晃动着君王的雉尾掌扇,浮动的香烟飘向了皇上的衮龙袍绣。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罢朝后把天子的圣旨写在五色纸上,紫服玉佩的中书文官此刻纷忙不休。

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九天:极言天之崇高广阔。古人认为天有九野、九重。此处借指帝宫。阊阖:天门,此处指皇宫正门。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裁:拟写。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凤池:指凤凰池。


分享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诗词大意

  这首诗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别具艺术特色。

  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诗人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如果说颔联是从大处着笔,那么颈联则是从细处落墨。大处见气魄,细处显尊严,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作者于大中见小,于小中见大,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感。日光才临,仙掌即动,“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傍”字写飘忽的轻烟,颇见情态。“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沾沐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作者通过仙掌挡日、香烟缭绕制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

  结尾两句又关照贾至的“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其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件,所以说“朝朝染翰侍君王”,归结到中书舍人的职责。王维的和诗也说,“朝罢”之后,皇帝自然会有事诏告,所以贾至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了。“佩声”,是以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代人,不言人而言“佩声”,于“佩声”中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这首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阶段,写出了大明宫早朝的气氛和皇帝的威仪,同时,还暗示了贾至的受重用和得意。这首和诗不和其韵,只和其意,雍容伟丽,造语堂皇,格调十分谐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说:“盛唐人和诗不和韵”,于此可窥一斑。


  • 诗词译文
  • 创作背景

韵译

头戴红巾的卫士不住报说寒夜欲晓,尚衣官员给天子呈上了翠绿的云裘。

早朝的百官曙色中走进辉煌的宫殿,同万国使节向加冕悬旒的皇帝叩头。

初出的日光晃动着君王的雉尾掌扇,浮动的香烟飘向了皇上的衮龙袍绣。

罢朝后把天子的圣旨写在五色纸上,紫服玉佩的中书文官此刻纷忙不休。

散译

戴着红巾的卫士在宫门报晓,尚衣官员向天子进上绣着翠云的皮袍。层层叠叠的宫殿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异邦万国的使臣一齐向着皇帝跪见朝拜。日色刚刚照临到殿堂,仪仗已排列成扇形屏障。御炉中香烟袅袅,缭绕着天子的龙袍浮动飘忽。早朝过后中书省的官员退到凤凰池上,用五色彩纸起草皇上的诏书。

和:即和诗,是用来和答他人诗作的诗,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可和韵,可不和韵。舍人:即中书舍人,时贾至任此职。大明宫:宫殿名,在长安禁苑南。

绛帻(jiànɡ zé):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云裘(qiú):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九天:极言天之崇高广阔。古人认为天有九野、九重。此处借指帝宫。阊阖(chāng hé):天门,此处指皇宫正门。

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衮(gǔn)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裁:拟写。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凤池:指凤凰池。


参考资料:

1、陈绪万.千家诗全译:语文出版社,1987:87-88

2、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07-308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天,当时王维任太子中允,与诗人贾至、杜甫、岑参为同僚。时为中书舍人的贾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王维、岑参都作了和诗,王维之和即为此诗。



参考资料:

1、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67-168

2、夏于全.唐诗宋词(第三卷): 唐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88

王维的诗词欣赏

《过始皇墓》

唐代 王维王维 唐代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秦代的那座古墓成了长满野草的山岭,可它那幽暗的地宫,却是豪华壮丽的宫殿。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墓顶上镶着大珍珠,象征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墓底用水银灌注成江湖河海。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墓中有江海人岂能渡过;暗黑阴冷,永远无春的地下,绝无雁鸭飞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野风吹得松树哗哗作响,像是被始皇封为大夫的泰山松的哀悼声。


分享

《送李判官赴东江》

唐代 王维王维 唐代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暂无


分享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唐代 王维王维 唐代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暂无

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暂无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暂无


分享

《燕支行》

唐代 王维王维 唐代

〔时年二十一〕

汉家天(一作大)将才且雄。

暂无

来时(一作时来)谒帝明光宫。

暂无

万乘亲推双阙下。

暂无

千官出饯五陵东。

暂无

誓辞甲第金门里。

暂无

身作长城玉塞中。

暂无

卫霍才堪一骑将。

暂无

朝廷不数贰师功。

暂无

赵魏燕韩多劲卒。

暂无

关西侠少何咆勃。

暂无

报仇只是闻尝胆。

暂无

饮酒不曾妨刮骨。

暂无

画戟雕戈白日寒。

暂无

连旗大旆黄尘没。

暂无

叠鼓遥翻瀚海波。

暂无

鸣笳乱动天山月。

暂无

麒麟锦带佩吴钩。

暂无

飒沓青骊跃紫骝。

暂无

拔剑已断天骄臂。

暂无

归鞍共饮月支头。

暂无

汉兵大呼一当百。

暂无

虏骑相看哭且愁。

暂无

教战虽令赴汤火。

暂无

终知上将先伐谋。

暂无


分享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唐代 王维王维 唐代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西汉的扬雄读书写字的贫穷住所,淮南王刘安带着酒过去一起狂饮。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兴尽才发现鸣叫的鸟儿已经换了种类,坐的时间太长,以至丁地上的落花也多了起来。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穿行在曲折的林径,烛光闪闪,等走出去后眼前豁然开朗。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一直游玩到凌晨回城,城门还未开启,一路余兴未尽,照样笙歌相伴。


分享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唐代 王维王维 唐代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分享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唐代 王维王维 唐代

吾弟东山时。

心尚一何远。

暂无

日高犹自卧。

暂无

钟动始能饭。

暂无

领上发未梳。

暂无

床头书不卷。

暂无

清川兴悠悠。

暂无

空林对偃蹇。

暂无

青苔石上净。

暂无

细草松下软。

暂无

窗外鸟声闲。

暂无

阶前虎心善。

暂无

徒然万象多。

暂无

澹尔太虚缅。

暂无

一知与物平。

暂无

自顾为人浅。

暂无

对君忽自得。

暂无

浮念不烦遣。

暂无

张弟五车书。

暂无

读书仍隐居。

暂无

染翰过草圣。

暂无

赋诗轻子虚。

暂无

闭门二室下。

暂无

隐居十年余。

暂无

宛是野人野(一作也)。

暂无

时从渔父渔(一作鱼)。

暂无

秋风自(一作日)萧索。

暂无

五柳高且疏。

暂无

望此去人世。

暂无

渡水向吾庐。

暂无

岁晏同携手。

暂无

只应君与予。

暂无

设[四↑且↓]守[繁体“才”去“纟”]兔。

暂无

垂钓伺游鳞。

暂无

此是安口腹。

暂无

非关慕隐沦。

暂无

吾生好清净(一作静)。

暂无

蔬食去情尘。

暂无

今子方豪荡。

暂无

思为鼎食人。

暂无

我家南山下。

暂无

动息自遗身。

暂无

入鸟不相乱。

暂无

见兽皆相亲。

暂无

云霞成伴侣。

暂无

虚白侍衣巾。

暂无

何事须夫子。

暂无

邀予谷口真。

暂无


分享

《奉寄韦太守陟》

唐代 王维王维 唐代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城郭荒凉本自荒凉冷落,万里山河分外辽阔澄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秋高气爽显得太阳更远,南归鸿雁传来哀鸣凄切。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塘水寒碧倒映残荷枯草,馆舍高耸飘落几叶梧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正当这一年将尽的时节,顾影徘徊吟咏起思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老朋友已经难以见到了,你寂寞地独处平陵之东。


分享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唐代 王维王维 唐代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客游京城黄金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妇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深知你祢衡却没能推荐,惭愧我空作一名献纳之臣。


分享

《杂诗》

唐代 王维王维 唐代

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

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

暂无

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