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拼音 hóng,gōng 音注 ㄏㄨㄥˊ,ㄍㄨㄥ
偏旁
总笔画数 6 部外笔画数 3
五笔码 XAG 仓颉码 VMM
郑码 ZBI 电码 4767
四角 21112 Unicode 7EA2 区位码:
区位码 2676 笔顺 551121
英语 red,vermillion,blush,flush 英汉互译 red
  • 基本字义
  • 详细解释
  • 词性变化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其他方言

像鲜血的颜色:~色。~叶。~灯。~尘。~包。~烧。~润。~艳艳。~口白牙。~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人。~运。~角(jué)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

喜庆:~媒(媒人)。~蛋。~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象征革命:~军。~色根据地,~色政权。

指营业的纯利润:~利。分~。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学。

紅 gōng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female worker;woman worker]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通“功”。

功服。丧服名 [livery of grief;mouring apparel]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劳绩,功绩 [merits and achivements]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另见 hóng

紅 hóng〈名〉

美人的代称 [beauty]。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红色物品 [red]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胭脂。如:对脸敷红

红绫等织物 [red silk]——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血的婉辞 [blood]。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flower]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weddings]。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dividends]。如:分红(分配红利)

草名 [grass]。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顺利;成功 [symbol of success]。如:他唱戏唱红了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Hong]

秋,蒐于红。——《春秋》

    紅 hóng〈动〉

    变红,呈现红色 [redden]。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另见 gōng

《未集中》《糸字部》 ·紅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說文》帛赤白色。《釋名》紅,絳也。白色之似絳者。《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疏》紅,南方閒色。 又地名。《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註》紅,魯地。 又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與功通。《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又與工通。《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又《集韻》古巷切,音降。絳或作紅。《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紅亦有降音。

《卷十三》《糸部》 ·紅

帛赤白色。从糸工聲。戶公切

粤语:hung4

其他同音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