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
拼音 音注 ㄈㄨˊ
偏旁
总笔画数 10 部外笔画数 7
五笔码 IEBG 仓颉码 EBND
郑码 VPYA 电码 3187
四角 32147 Unicode 6D6E 区位码:
区位码 2401 笔顺 4413443521
英语 to float,drift,waft,to exceed,superfluous 英汉互译 float, on the surface, unstable
  • 基本字义
  • 详细解释
  • 词性变化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其他方言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桥。~力。~标。~萍。~泛。~沉。漂~。~光掠影。

表面的:~皮儿。~土。~雕。

空虚,不切实:~夸。~华。

不沉静,不沉着:轻~。~躁。

暂时的:~记。~支。

可移动的:~财。~荡。~吊。~动。

超过,多余:人~于事。

呈现,涌现:~现。~想。

中医指脉搏浮在肌肤表层:~脉。

浮 fú

〈动〉

(形声。从水,孚( 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float]

浮,氾也。——《说文》

载沉载浮。——《诗·小雅·菁菁者莪》

浮,漂也。浮游也。——《广雅》

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浮于济漯。——《书·禹贡》

过夏首而西浮兮。——《楚辞·哀郢》

浮天无岸。——《文选·桦·海赋》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油浮于水面;浮梗(随水漂浮的残梗);浮蛆(酿酒未熟时,漂浮在酒浆上的泡沫);浮没(漂流淹没);浮月(浮在水面的月影)。也指飘在空中。如:浮香(漂溢的香气);浮气(浮游的云雾);浮踊(飘浮升腾的)

游水(如挥动手脚或摆动翅鳍或尾巴)推进身体 [swim]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资治通鉴》

又如:浮涉(乘舟渡水);浮淫(划船游乐);浮舟(行船)

超过 [exceed]

罪俘于桀。——《书伪泰誓》

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明史·海瑞传》

又如:人浮于事;浮征(超额征收);浮冒(虚报;假冒)

游荡,游手好闲 [idle about]。如:浮沉草野(浪迹山野乡间;四处漂泊);浮客(四处漂泊的人);浮户(流动而无定籍的户口);浮人(到处流浪的人)

用满杯酒罚人 [punish sb. with a full cup of wine]

使苏子美读之,必浮白曰:“惜乎击之不中!”——《聊斋志异》

又如:浮白(罚酒;借指满饮)

浮 fú

〈形〉

在表面上 [on the surface;superficial]

耻名之浮于行也。——《礼记·表记》

又如:浮文套语(不疼不痒的客套话);浮气(非常微弱的气息)

暂时的 [temporary;provisional]。如:浮支;浮世(世事无定,生命短促);浮铺(地摊。没有固定地点的铺子);浮借(暂借);浮来暂去(刚来就走;来去匆匆)

轻薄;轻佻 [flighty;frivolous]

教以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国语·楚语》

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梅尧臣《闻进士贩茶》

又如:粗心浮气;浮逸(轻浮放荡);浮浪(轻薄放荡)

空虚;无根据。又空虚不实 [hollow;empty;groundless]

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浮称(虚名);浮言(没有实际意义的话);浮幻(不切实际的幻想);浮理(捏造的理由);浮文(虚华无实的文章);浮词(虚饰无根据的言辞);浮议(无根据、不足信的言论)

    浮 fú

    〈名〉

    疏松细碎的土 [loose earth]

    壤土之次曰五浮。——《管子》

    通“瓠”( hú)。葫芦 [bottle gourd]

    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趋。——《淮南子》

    通“蜉”。虫名 [worm]

    浮游有殷。——《大戴礼·夏小正》

《巳集上》《水字部》 ·浮 ·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罘。《說文》氾也。《論語》乗桴浮於海。 又順流曰浮。《書·禹貢》浮于濟漯。 又濟涉腰瓠曰浮。《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註》浮,瓠也。 又溢也,過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又先時曰浮。《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 又輕也。《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 又浮浮,氣烝貌。《詩·大雅》烝之浮浮。 又雨雪盛貌。《詩·小雅》雨雪浮浮。 又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 又浮沉,無定之意。《詩·小雅》載沉載浮。 又《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禮·投壷》無偝立,無踰言,若是者浮。 又水名。《水經注》靑河東北,浮水故瀆出焉。 又山名。《山海經》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又《廣輿記》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又羅浮,二山名。《羅浮山記》在增城,博羅二縣境。 又竹名。《戴凱之·竹譜》浮竹亞節,虛軟厚肉。 又石名。《左思·吳都賦》浮石若桴。 又天浮,星名。《甘氏星經》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 又《莊綽鷄肋編》釣竿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 又《甄權脈經》浮爲風爲虛。 又《集韻》普溝切,音桴。漂也。 又《韻補》叶符非切,音肥。《楚辭·遠遊》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考證:〔《詩·大雅》烝之浮之。〕 謹照原書改烝之浮浮。

《卷十一》《水部》 ·浮

氾也。从水孚聲。縛牟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汎也。各本汎作氾。今正。木華海賦。浮天無岸。李注引説文浮、汎也。按上文云汎、浮也。是汎浮二字互訓、與氾濫二字互訓義別。汎浮二篆當類廁。今本多非許之舊。从水。孚聲。縛牟切。三部。

粤语:fau4

客家话:[陆丰腔]feu3[客英字典]feu2[沙头角腔]feu2[东莞腔]feu2[台湾四县腔]feu2peu2po2[梅县腔]feu2[海陆丰腔]feu2peu2po2[宝安腔]fiu2[客语拼音字汇]feu2peu3piau3po2

其他同音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