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2 〔唐代〕

王珪(570-639年),字叔玠,河东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梁尚书令王僧辩之孙。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入召秘书内省,授为太常治礼郎。受叔父王頍牵连,逃遁终南山。唐朝建立后,历任世子府咨议参军、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为隐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后因杨文干事件被流放嶲州。贞观年间,征召回朝,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侍中、同州刺史、礼部尚书、魏王老师,封永宁郡公。贞观十三年,病逝,追赠吏部尚书,予谥号为懿。

  • 轶事典故
  • 人物生平

结交房杜
  王珪隐居终南山时,与房玄龄、杜如晦交好。一次,母亲李氏道:“你将来定会显贵,但不知道跟你交往的都是什么人,你把他们约来看看。”恰好房玄龄等人前来拜访。李氏暗中观察后大吃一惊,命人备办酒食,并对王珪道:“这两人都有宰相之才,你能与他们交往,将来必定显贵。”

谏出美人
  庐江王李瑗谋反被杀后,其姬妾被籍没入宫。后来,唐太宗指着这个姬妾对王珪道:“李瑗杀了她的丈夫,又纳她为妾。”王珪问道:“陛下认为李瑗所为对还是不对?”唐太宗道:“杀死他人又娶其妻,你怎么还问对错呢?”王珪答道:“陛下知道李瑗灭亡的原因,却把他的妾留在身边,陛下实质上还是认为李瑗所为是对的。”唐太宗醒悟,命将这个美人放出宫去。

臣不负君
  太常少卿祖孝孙奉命教授宫人音乐,不称太宗心意,受到责怪。王珪与温彦博谏道:“孝孙乃是高雅之士,您让他去教宫女,进而又责怪于他,臣认为与礼不和。”唐太宗大怒:“朕将你们视为心腹,你们就应竭忠对我,现在却附顺臣下欺罔君上,难道是为祖孝孙说情吗?”温彦博急忙谢罪。王珪仍道:“陛下以忠直责怪我,难道我现在说的话含有私心吗!这是陛下有负于我,并不是我有负于陛下!”太宗默然。

品评宰相
  王珪拜相后,与房玄龄、李靖、温彦博、戴胄、魏征等人一同辅理朝政。一次,唐太宗对王珪道:“你可对房玄龄等人加以品评,并说说自己同他们比较谁更贤能?”王珪答道:“勤勤恳恳地报效国家,尽心竭力无所保留,我不如房玄龄。文武双全,出征可以为将,入朝可以拜相,我不如李靖。陈事进言详尽明白,上传下达忠实公正,我不如温彦博。解决繁重的困难,妥善处理各种问题,我不如戴胄。以谏诤为己任,希望皇帝跟尧舜一样圣明,我不如魏征。说到辨别清浊,疾恶奖善,我与他们相比,倒是略有长处。”太宗深表赞同,房玄龄等人也认为评价非常准确。

公主下拜
  唐初公主下嫁,不行拜见公婆之礼。南平公主下嫁王珪之子后,王珪道:“如今皇帝圣明,行为举止都遵循礼制。我接受公主拜见,不是为自身荣耀,而是要显示朝廷的美德。”他和妻子端坐于上,让公主行拜礼。从此,公主下嫁,若公婆尚在,都要行妇礼。

早年经历
  王珪年轻时性情淡雅,志向深沉,不重名利,从不随便交结朋友,深受叔父王頍的赞赏。593年(开皇十三年),王珪被召入秘书内省,授为太常治礼郎,参与校定图书典籍。

  仁寿四年(604年),王頍随汉王杨谅起兵反对隋炀帝,兵败被杀。王珪是王頍之侄,按律应当连坐。他逃到终南山中,隐居十余年。

投奔唐朝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攻入关中,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进封唐王,册长子李建成为世子。王珪得到丞相司录李纲的举荐,出任世子府谘议参军。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受禅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册封李建成为皇太子。王珪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后改任太子中允,深受李建成器重。

  武德七年(624年),庆州刺史杨文干兵变,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矛盾加剧。唐高祖认为:王珪未能劝导太子,致使其兄弟失和,将他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

累职拜相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立为皇太子,不久继位,是为唐太宗。王珪与魏征一同召回朝中,出任谏议大夫。[6] 同年十月,唐太宗追封李建成为息王,以礼改葬,王珪与魏征等原东宫属官一同前去送葬。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对群臣道:“只有君臣相得,天下才能太平。汉高祖以武功取天下,能够传国久远,就是因任用贤臣之故。我虽然不算圣明,也希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使天下安定。”王珪进言道:“陛下若能广开言路,纳取谏言,臣必竭尽心力。”唐太宗遂准许谏官同宰相一同入宫议政。当时,王珪多次进谏,深受太宗信任,改任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赐爵永宁县男。同年八月,王珪请侍中高士廉向唐太宗呈递密奏。高士廉却将密奏扣下,因此获罪被贬。贞观二年(628年),王珪以接替高士廉,代理侍中之职,并进爵永宁郡公。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正式任命王珪为侍中。

教导魏王
  贞观七年(633年),王珪因泄露禁中密语,被贬为同州刺史。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又召王珪回朝,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并命他参与修定《五礼》。

  贞观十一年(637年),王珪兼任魏王老师,负责教导魏王李泰。他以老师自居,坦然接受李泰的拜礼。当时,李泰请教忠孝之事,王珪道:“皇帝是你的君主,侍奉他要竭尽忠诚;皇帝又是你的父亲,侍奉他要竭尽孝心。尽忠尽孝可以树立自己,可以成就美名。汉东平王刘苍曾说:‘为善最乐’,希望你记住这话。”唐太宗得知后,高兴地道:“李泰可以不犯过失了。”

  贞观十二年(638年),王珪上奏道:“三品以上官员遇见亲王都要下车行礼,这不符合礼仪。”唐太宗不高兴的道:“你们为彰显尊贵,便轻视皇子吗?”王珪与魏征极力劝谏,唐太宗遂听从王珪的建议,削减诸王权势。

病逝
  639年(贞观十三年),王珪得病。唐太宗命女儿南平公主(王珪儿媳)前去探视,又命民部尚书唐俭为他调理药剂饮食。不久,王珪病逝,终年六十九岁。唐太宗素服举哀,并命李泰率百官送葬,追赠他为吏部尚书,赐谥号为懿。

王珪2的同代诗词欣赏

《咏鸳鸯》

唐代 李远李远 唐代

鸳鸯离别伤,人意似鸳鸯。

试取鸳鸯看,多应断寸肠。

暂无


分享

《阆水歌》

唐代 杜甫杜甫 唐代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嘉陵江水色像什么?仿佛就是石黛碧玉相接交错的感觉。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可爱的红日正冲破浪花出来,更有春色从沙海那边归来。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巴地的孩童荡着桨从旁边经过,水鸡衔着小鱼来去飞翔。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阆中胜事美景令人爱杀,阆州城南的胜景真是天下稀有!


分享

《禁中晓卧,因怀王起居》

唐代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迟迟禁漏尽,悄悄暝鸦喧。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

曙灯残未灭,风帘闲自翻。每一得静境,思与故人言。

暂无


分享

《赠女仙》

唐代 赵嘏赵嘏 唐代

水思云情小凤仙,月涵花态语如弦。

不因金骨三清客,谁识吴州有洞天。

暂无


分享

《杨岐山》

唐代 刘廓刘廓 唐代

千峰围古寺,深处敞楼台。景异寻常处,人须特达来。

松杉寒更茂,岚霭昼还开。欲续丰碑语,含毫恨不才。

暂无


分享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唐代 李白李白 唐代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画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极之天,如罗浮之山与南海相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此画工真是一位善于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笔驱赶着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满堂的空灵苍翠如可扫,赤城的霞气和苍梧的岚烟,仿佛可从画中飘浮而出。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洞庭潇湘的美景意境深远,我之情意随着三江七泽之水而回返往复。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那汹涌的波涛要流向何处?而江海上孤舟一去而无归日。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船上的征帆不动亦不旋,好像随风漂落至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我心摇目断,逸兴难尽。不知何时此舟才可到海中三仙山?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西峰山势峥嵘,瀑布喷射,山下巨石横斜,溪流蜿蜒曲折,水声潺潺。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东崖岩层叠嶂,云遮雾障,林深树密,草木繁盛。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在此深山之中,岁月不知,昼夜难分。我凭几独坐,静听寂然,静得连一声蝉鸣也听不到。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在长松之下,有仙人数位,对坐不语,南昌仙人梅福也似列坐其中。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赵炎夫子如南昌仙尉,正当妙年华品,为磊落青云之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庭中讼息,政简无事,与众宾客在堂中宴坐,杳然如画中之神仙。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此乃五色图画,并不足珍;还是真山真水最好,可以远离世尘,端居全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有朝一日我功成之后,将拂衣而去,而武陵的桃花在含笑等着我。。


分享

《登临洮望萧关》

唐代 李昌符李昌符 唐代

渐觉风沙暗,萧关欲到时。儿童能探火,妇女解缝旗。

川少衔鱼鹭,林多带箭麋。暂来戎马地,不敢苦吟诗。

暂无


分享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有悲往事》

唐代 杜甫杜甫 唐代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当年由金光门这条路,去投奔凤翔,长安西郊,到处是安史叛军正作乱。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直到如今想起来,仍叫人心惊胆颤,有人神魂尚未招回,依然诚恐诚惶。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我拜近得左拾遗,回到了京畿地方,贬我华州掾,这旨意难道出自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算了吧,我这庸才已逐日衰老鬓苍,告别长安,驻马回望千门宫殿檐房!


分享

《题石瓮寺》

唐代 王建王建 唐代

青崖白石夹城东,泉脉钟声内里通。地压龙蛇山色别,

屋连宫殿匠名同。檐灯经夏纱笼黑,溪叶先秋腊树红。

暂无

天子亲题诗总在,画扉长锁碧龛中。

暂无


分享

《送吏部刘相公除东川》

唐代 贯休贯休 唐代

帝念梓州民,年年战伐频。山川无草木,烽火没烟尘。

政乱皆因乱,安人必藉仁。皇天开白日,殷鼎辍诚臣。

暂无

一日离君侧,千官送渭滨。酒倾红琥珀,马控白骐驎。

暂无

渥泽番番降,壶浆处处陈。旌幢山色湿,邛僰鸟啼新。

暂无

帟幕还名俭,良医始姓秦。军雄城似岳,地变物含春。

暂无

白必侵双鬓,清应诫四邻。吾皇重命相,更合是何人。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