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清明即事》

宋代 吴惟信吴惟信 宋代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笙歌,乐声、歌声。 属,归于。 按,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诗意境与周密《曲游春》词“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分享

苏堤清明即事 诗词大意

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春光对人的吸引。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运用侧面描写,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出了西湖风景的优美宜人。


  • 诗词译文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束时建于西湖。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Ⅱ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笙歌,乐声、歌声。

属,归于。

按,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诗意境与周密《曲游春》词“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梨花风,梨花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吴惟信的诗词欣赏

《杜鹃》

宋代 吴惟信吴惟信 宋代

锦江宫苑已成尘,啼血千年恨益深。月满空山花满地,一声愁杀未归人。


分享

《上高疏寮处州守》

宋代 吴惟信吴惟信 宋代

神仙来守神仙地,铭石庭空画戟森。道接圣贤韩愈学,诗关风教杜陵心。

二年鼓角传清调,万古溪山得赏音。即有诏书催入觐,金莲夜草玉堂深。

暂无


分享

《送祝五戒赴陆宰馆》

宋代 吴惟信吴惟信 宋代

屈指交游十载馀,见君归墨又归儒。卢能解道元无物,颜子谁知也不愚。

既向风幡明表里,何须雪几费工夫。他年名上登科记,一半清芬在祖图。

暂无


分享

《寄赠沈子寿》

宋代 吴惟信吴惟信 宋代

君是愚堂主,明明道在愚。自从都放下,更不用工夫。

尽去心中事,惟留肘后符。近来诗懒作,多看海山图。

暂无


分享

《上曾赞府三首 其一》

宋代 吴惟信吴惟信 宋代

自肯名为懒,何曾与众同。闲情长向道,妙语半谈空。

平日身多病,今年药有功。门前栽五柳,春亦在其中。

暂无


分享

《初春湖上》

宋代 吴惟信吴惟信 宋代

薄薄晴烟锁六桥,酒旗无力任西飘。眼前春意知多少,尽属梅梢与柳条。


分享

《乌龙道中》

宋代 吴惟信吴惟信 宋代

萧瑟江梅堕晚风,桃花红尽杏花红。家山不见空回首,一片春愁细雨中。


分享

《春日湖上 其二》

宋代 吴惟信吴惟信 宋代

柳絮漫空雪样轻,梨花风起近清明。山南山北游人闹,屋后屋前春鸟鸣。


分享

《赠毛时可》

宋代 吴惟信吴惟信 宋代

久向长安住,多于陋巷中。固穷全事节,传道与童蒙。

自喜精诗律,家曾立战功。所言皆合理,心共古人同。

暂无


分享

《寄远 其四》

宋代 吴惟信吴惟信 宋代

澹烟芳草乡心远,细雨梨花客梦孤。十载故庐茅捲尽,春风知有燕归无。


分享